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蒋庄矿校

>学校首页>信息公开>内容详情

全面加强学校体育落实“六声”教育工作 实 施 方 案

发布时间: 2024-09-11 07:16 发布单位: 通知公告 浏览量: 1241 【公开】
全面加强学校体育落实“六声”教育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
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六声”教育推动“五育
融合”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六声”教育,打造活力校园,
推动我市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
第一”“以体育人”教育理念,加快推进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
坚持五育融合,体育为基,全面落实“校校有项目、月月
有赛事、生生有特长”的总要求,以中小学为重点,在开足开
齐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加大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建
设和管理,分级、分类组织开展体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体
— 2 —育社团展演、阳光体育大课间等系列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提高师生参与的广泛性,学校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在校参与体
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让孩子们动
起来、跑起来、拼起来、赛起来,让“运动场上的呐喊声”响
彻校园,在“快乐而幸福的笑声”中释放压力、享受快乐、树
立学生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爱上运动、爱上学校、健康成长。
三、主要任务
(一)体育课堂提质增效
1.加强体育课程管理。一是严格落实体育课时标准。小学
一至二年级每周 4 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 3 课时,
高中每周 2 课时,鼓励有条件的小学、初中每天安排 1 节,高
中每周安排 3 节体育课。二是全面加强体育课程保障。各学校
要落实落细体育课程各项保障措施,全面做好体育师资、场地、
经费等保障工作,确保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各学校必须优先
确保体育专业教师任教体育课,原则上非体育专业校级领导干
部不得兼任体育课程,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2.开设体育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市竞技体校和社会体育俱
乐部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竞技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鼓励
各中小学根据课程设置需要,与市竞技体校或社会体育俱乐部
结对子,邀请专业教练员开展体育特色课程,如足球、篮球、
排球、游泳、武术、网球、竞走、跆拳道等,并纳入学校课程
— 3 —表,按周开课。各省级及以上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含全国篮球、
排球、足球特色学校和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充分发挥
引领示范作用,重点开设本校特色项目体育课程。
3.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聚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
和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幼儿“游戏化”、小学“兴
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贯通衔接的体育课程
体系。幼儿园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
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中小学校要建立“体育与
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深化“学
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科学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运
动负荷,落实“课课练”“课课赛”,坚决杜绝“放羊课”,让体
育课真正成为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掌握的主阵地。
(二)打造魅力阳光大课间
1.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将课间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
的延伸,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广播体操、特色操、跳绳、
啦啦操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少
于 30 分钟,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高度重视
广播体操的推广普及,推动开展全员跑步运动,根据学段特点,
采用递进式、多样化方法,逐步延长跑步距离。
2.合理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充分利用课间 10 分钟,让
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操场、走廊等适宜空间,通过适度活
— 4 —动或远眺等方式放松休息。将体育类活动课程作为课后服务必
备内容,广泛开设不同运动项目、层次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
多样化需求。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积极倡
导全市中小学生每天校内锻炼 2 小时。
3.推进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开展。充分认识传统特色体育项
目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武术、沙
包、跳皮筋、滚铁圈、空竹、柔力球、毽球、舞龙舞狮等体育
项目活动。学校可立足自身实际,将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纳入学
校体育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科学掌握项目技能。
4.着力打造精品体育社团。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
组建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
课后服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每名学生至少都能参加一项
体育社团,养成热爱运动、自觉运动、终身运动的好习惯,提
高学生运动技能,发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组织开展中小学
优秀体育社团评选活动,发挥优秀体育社团引领示范作用。
(三)大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1.实施“十百千万”体育赛事活动工程。聚力打造“善城
善教 善竞善成”学校体育品牌,实施“十百千万”体育赛事活
动工程,聚焦培养终身运动者,做到“校校有项目、月月有赛
事、生生有特长”。每年组织开展市级比赛 10 项以上,镇街学
区(联区)、学校举办精品体育赛事 100 项以上,中小学校举办
— 5 —单项体育赛事活动 1000 项以上,每年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学生人
数达到 10 万人以上。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足球、篮球、排球、
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田径、跆拳道、武术套路、武
术散打、摔跤、柔道、举重、拳击、啦啦操(健美操)、象棋
(国际象棋)等比赛项目。
2.健全完善赛事体系。建立健全市、镇街、学校、班级四
级体育联赛体系,促进学校赛事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学期至少举办 1
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竞赛,
确保每位师生每学期至少参加 1 次校级体育竞赛活动。春秋季
运动会要科学合理设置比赛项目和时长,提高学生参与度,积
极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推进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比赛队伍,倡导
班内比赛和班级联赛,帮助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 1 至 2 项运动
技能。充分发挥学校竞技体育指导员制度优势,高质量开展体
育赛事活动。
3.优先发展校园“三大球”运动项目。把“三大球”列入
体育课程教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研制适
合不同学段学生“三大球”教学训练计划和校本教材,强化教
学质量监督。全市中小学要组建“三大球”训练队,做到“校
校有球队、人人有项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4.提升赛事社会影响力。提高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水平,聚
— 6 —力打造学校体育品牌赛事,每年评选10项高水平学校品牌赛事,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强技、以赛提能,形成赛事育人高
地。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平台,建立宣传矩阵,
提升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力。
(四)实施“六项行动”,打造活力校园
1.课间清空教室行动。推进实施“课间十分钟清空教室”
行动,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校园生
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学校要在校园内补充必要的体
育器材,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环境。规范教育教学
秩序,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
禁止下楼活动等现象。
2.体质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班班
达标”“人人达标”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全市《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测试比赛活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健全特殊学
生干预机制,针对“小眼镜”“小胖墩”,制定校内外锻炼计划、
健康饮食等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指导。
3.全员体育牵手行动。积极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向本校师生
家长有序开放,为其提供便利的锻炼条件。同时,学校要积极
引导家长投入健身行动,参与亲子锻炼,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
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运动时长落实行动。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天校内一小时体
— 7 —育锻炼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课程表,确保体育课、阳光大课
间和课后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充分保障。科学布置体育作业,
提高学生校外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5.“体育之星”激励行动。学校要积极通过体育赛事、体
育社团活动、体育课堂等多种途径,全面发现具有体育发展潜
力的学生。对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如
授予“体育之星”“运动达人”等荣誉称号,并在全校范围内宣
传,树立榜样。引导全体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体育,积极参与
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6.体育安全保障行动。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充
分考虑天气、环境等因素,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安全检查,全面
摸排特异体质学生,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风险台账,
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消除安全隐患,科学合理安排
体育活动,确保校园体育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学区(联区)、市直及民办学校要成
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和管理。各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明确全年
体育赛事活动总体目标,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总结经
验和不足。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单位要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加
— 8 —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采取跨
校“走课”、跨学段任教等方式实现师资共享。保障体育教师待
遇,倡导对体育教师、教练员实施单独考核评价,在课时量计
算、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各单位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
投入,全面提升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为学生
参加日常体育锻炼提供有利条件,保障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
建设和维护,以及体育教师培训、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
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
系,定期开展督导考核,督导结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对工作
落实不到位、推动不力、敷衍塞责的,对相关人员予以追责问
责。
— 9 —— 10 —
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办公室
2024 年 9 月 6 日印发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