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市小学教育更加科学规范、特色鲜明、优质均衡,持续走内涵发展、健康发展之路,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市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着眼学生身心健康
1.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教学,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重加强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工作。
2.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家校沟通,加强学生手机、睡眠、作业、体质健康、课外读物的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二、持续深化课程实施,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3.强化落实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保障艺体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的开设质量。配齐配强薄弱课程教师,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实施的策略、方法与途径,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实施,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国家课程价值最大化。
4.持续开发校本课程。积极研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继续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枣教发〔2020〕20号)要求,强化学生社团建设,拓宽社团活动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避免单一活动倦怠。打造精品社团,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得力、评价及时。市教研室将适时召开学生社团建设现场推进与交流展示会议,继续遴选精品社团。
5.继续推进实验教学。继续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枣教发〔2020〕19号)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研究,立足学校实际,上好实验课,确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增强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做好实验管理员的“配、管、用”,实验目录进教室,领导干部多听实验课,做好实验教学与校园科技节、社团活动的紧密结合。市教研室将适时启动实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学生科学实验比赛。
6.持续开展读写育人活动。继续贯彻《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全科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滕教函字〔2017〕7号)和《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函〔2021〕47号)精神,合理利用“阅写通”网络平台,强化“1+X”的阅读教学设计,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开展“网络同步课堂”、“线上美文读写”等特色读写活动,提高学生读写水平。市教研室将继续开展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启动经典阅读与写作系列大赛。加强古诗文诵读,继续实施专项监测。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7.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完善教学常规制度,优化备课、上课、听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管理闭环,确保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化、精细化、常态化、实效化。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
8.全面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继续落实《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意见》(枣教发〔2021〕2号)精神,深入开展“三学”、“三研”、“三练”活动,从学科课程标准掌握、学期课程纲要编制、学历案(单元方案)撰写、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等方面有序推进,逐项落实,人人过关。市教研室将加强对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培训、督查,并适时召开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遴选标兵学校。自2021年9月份开始,逐步实施新课堂达标专项验收。
9.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编制。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课堂达标学历案编写工作的指导意见》(枣教发〔2021)8号)精神,学通、弄懂学历案的内涵和基本构成要素,逐步掌握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业布置与设计等学历案关键技术,建构“备-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做好学历案编制、使用与学校、学科已有模式的对接,重视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10.积极改进校本教研。继续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开展“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函〔2021〕4号)精神,以落实“备-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精准教学为目标,以新课堂达标活动为载体,形成“研备+研思”的深度教研和实效教研,在各学校三级建模的基础上打造我市“模式+创新”的高效课堂。加强学科组建设,尝试出台学科“捆绑式”量化办法,凝聚教研组合力,避免优秀教师“单打独斗”。创新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由单一的“课例研磨”走向理论学习、课标研读、课程纲要研磨、大单元备课、学历案编制等“立体教研”。
11.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函〔2021〕47号)精神,依托我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优势,聚焦智能信息化的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信息化优化“教与学”生态结构,优化授课新环境,构建作业教学新平台,实现评价与辅导新手段,探索阅读写作新样态,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
12.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布置会商机制,成立由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组成的作业统筹小组,负责统筹各学科每日作业量,避免学科之间“争时间、压作业”的内耗行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设立“作业超市”,开发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业,不得以教辅资料或试卷代替书面作业。提高作业效能,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讲评”,倡导教师“面批”学生作业。
13.不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14.继续健全学业评价机制。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学生发展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学校关注全面育人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的同时,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市教研室将进一步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监测,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四、积极拓宽强师渠道,全力助推教师成长
15.利用平台加强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滕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络资源,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鼓励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记录教育点滴,开展行动研究,撰写教育叙事。增强科研意识,引导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转化成课题研究,进而提升为教学成果。鼓励教师参加立标课、示范课、优质课、“一师一优课”等评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6.名师引领增促团队提升。继续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的学科示范和教学引领作用,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教学研究攻关平台和教学改革示范平台。实施“青蓝工程”,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用活学科中心团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问题会诊、同课异构、名师送课等教研活动。
17.校际联研赋能教师队伍。落实《枣庄市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各联研共同体要制定学期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教学管理、课改研究、集体备课、课例示范、赛课研课、学习研训、交流研讨等活动,确保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积极探索“互联网+共同体”研究模式,创新联研活动方式,实现共同体学校内部各学校互通互联、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五、精心谋划帮扶行动,竭力推动城乡均衡
18.持续推动学校共同体融合发展。继续贯彻《滕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和《枣庄市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精神,落实好滕州融合体建设工作,以轮岗交流共同体(融合体)为平台,打开教师城乡交流通道,常规性开展共同体(融合体)同课异构、名师送课、校长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实施教学质量共赢行动,推动全市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9.继续打造农村新优质学校。第二批滕州市小学新优质学校创建学校,要按照《滕州市教育局关于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实施方案》和《滕州市新优质学校创建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方案实施,直至实现创建目标。各镇街学区(联区)要积极跟踪,大力推进。市教研室将适时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阶段性展评活动。
20.积极开展强镇筑基行动。落实《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提高乡镇驻地学校教育质量,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乡镇驻地学校要积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社团、特色项目。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强化教师培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制定科学合理、德才兼顾的教师考评办法,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市教研室将组织滕州名师、学科带头人及兼职教研员指导乡镇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分工见附表),分成3组每组间隔两周于每周二上午轮流到校指导,保证每学期每组到校次数不少于6次。
滕州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
指导校本教研活动分工表
滕州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 | 所指导学校 | 责任人 |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语文 | 艺体 | 数学 | 道法 综实 | 英语 | 科学 | ||
杜媛媛 | 徐延峰 | 刘 强 | 王培培 | 王姝娟 | 张培强 | 姜屯镇中心小学 | 仇光伟 |
姜屯镇党村小学 | |||||||
邱玲玲 | 朱 清 | 马灿翔 | 王琼琼 | 高 静 | 张 猛 | 滨湖镇中心小学 | |
滨湖镇望重学校 | |||||||
王海霞 | 孙 琳 | 李滕滕 | 张 莹 | 杨 莉 | 孔祥凤 | 大坞镇中心小学 | |
大坞镇峄庄小学 | |||||||
张 严 | 董 帅 | 陈亚婷 | 陈玉萍 | 刘华东 | 李可可 | 洪绪镇中心小学 | |
洪绪镇苗庄小学 | |||||||
孙彦芹 | 张 蕊 | 高 静 | 崔 萍 | 王苗苗 | 王秀英 | 鲍沟镇中心小学 | 王晓静 |
鲍沟镇石庙小学 | |||||||
蒋继凯 | 王芳慧 | 吴 磊 | 程 翔 | 李欣欣 | 崔洪卫 | 西岗镇中心小学 | |
西岗镇清泉小学 | |||||||
刘文婷 | 张秀娟 | 李 娜 | 李雅峰 | 陈俊霞 | 安举美 | 级索镇中心小学 | |
级索镇王晁小学 | |||||||
党金菊 | 张国良 | 肖捷文 | 王美华 | 李 真 | 黄体瑞 | 张汪镇中心小学 | 齐国艳 |
张汪镇夏楼小学 | |||||||
李 恩 | 渠 海 | 程 萍 | 卢治英 | 陈 静 | 鲁美华 | 柴胡店镇中心小学 | |
柴胡店镇刘村小学 | |||||||
甘婷婷 | 赵 芮 | 胡岁梅 | 王利平 | 刘 帅 | 侯钦民 | 官桥镇中心小学 | |
官桥镇轩辕小学 | |||||||
王海霞 | 魏慎伟 | 陈丽兰 | 曹 静 | 王 晶 | 秦 娜 | 南沙河镇中心小学 | 谢 清 |
南沙河镇冯庄小学 | |||||||
侯化珍 | 刘 珊 | 马 进 | 张瑞霞 | 林丽娜 | 吕卫国 | 羊庄镇中心小学 | |
羊庄镇张坡小学 | |||||||
连士华 | 孔 佑 | 生海迪 | 李玲玲 | 张 芹 | 王 娟 | 木石镇中心小学 | |
木石镇峭村小学 | |||||||
李琳琳 | 李婷婷 | 李 强 | 任成英 | 陈 英 | 李晓莉 | 东郭镇中心小学 | 耿 欣 |
东郭镇党山小学 | |||||||
孙淑莲 | 满月芝 | 钟 娜 | 丁行磊 | 赵雪倩 | 陈维娟 | 龙阳镇中心小学 | |
龙阳镇刁沙土小学 | |||||||
闫 琼 | 吕显振 | 张爱丽 | 高 萌 | 钟 凯 | 冯楠楠 | 界河镇中心小学 | |
界河镇马楼小学 |
关于加强全市初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一、实施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全面发展
1.坚持五育并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开足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持续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重视挖掘学科教材育人要素,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艺术活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力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优良率到2022年达到40%。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2.加强社团活动建设。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教发〔2020〕20号)要求,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做好与课后服务的衔接。拓宽社团活动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避免出现单一活动倦怠。打造精品社团,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过程得力、评价及时,真正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逐步提高学生参与率,培育精品学生社团。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统筹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或者利用班团队、校园文体、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心理与德、体、美、劳的协同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沉浸式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体验。同时,要关爱教师心理健康。
4.加强写作教学。认真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全科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滕教体发〔2020〕5号),依照单元写作要求,选取单元读写训练结合点,把写作教学融合到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写作指导和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重点夯实写前指导、作文批改和讲评三个环节,逐步构建、优化写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教学模式,规范写作课学历案的撰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全员参与全市初中经典阅读与写作系列大赛。
5.加强学科实验教学。落实《枣庄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枣教发〔2020〕19号)要求,按照《中小学实验目录》,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验室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向学生免费开放。
ニ、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动新课堂达标工作
6.全面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意见》(枣教科院发〔2021〕2号),深入开展“三学”“三研”“三练”,强课提质,构建“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加强对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培训、督查,自2021年9月份开始,逐步分阶段、分专项实施全员达标验收。适时召开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赢在新课堂•走向卓越”校长论坛。
7.探索学历案的编制。依据课程标准和各学科编写的《课程纲要》,逐步掌握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业布置与设计等学历案编制的关键技术,做好全学科学历案的编制、使用。从而建构“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学校(学科)要做好与已有教学模式的对接,推动学历案能更好地实施。
8.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遵循《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常规制度,优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常态化的单元教学质量达标机制和单元教学补偿机制,科学分析数据,落实二次达标,做好反馈及补偿教学。依据省教学基本规范和新课堂达标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分项训练教学技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形成专业的观课、听课、议课、反思机制。
9.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布置会商机制,成立由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组成的作业统筹小组,负责统筹各学科每日作业量,避免学科之间“争时间、压作业”的内耗行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不得以教辅资料或试卷代替书面作业。提高作业效能,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讲评、有纠错”,倡导教师“面批”学生作业。
10.精心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复习备考要坚持“以考试改革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升训练效能,培养核心素养。强化三级教学质量分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班级分析;以学科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分析;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全年级教学分析。要安排好三轮复习,基础复习阶段要夯实知识结构,抓好课时达标、单元达标、分册达标。专题训练阶段要以“专题小卷”训练为主,以点组题,适当穿插综合卷训练,以点带面。模拟训练阶段要精选、精练、精讲、精补,训练考试技巧和答题规范,抓好教材、实验和试题回扣,做好做实综合归纳,促进螺旋式提升。
11.落实领导干部一线工作制。各学校领导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扎扎实实听课评课、认认真真检查指导、反反复复跟踪矫正。每学期,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30节(兼课不少于25节),中层干部不少于35节(兼课不少于25节),听后进行交流反馈。继续对领导干部听课情况进行督查。
三、实施教研创新行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2.推进区域联研。继续落实《枣庄市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调整、优化区域联研共同体组合,建立学校为主体,镇(街)为主导,市级为指导的三级联研运行机制,打造优质联研集群。统筹规划共同体的联研方案,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有效果。建立教研员联系共同体机制,配合共同体牵头学校,开展常态化联研活动。
13.发挥学科中心团队和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枣庄市中小学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和《滕州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滕教字〔2018〕63号)的要求,实施“微主题、小课题、有突破”台帐动式管理。学科中心团队和名师工作室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时间、地点、项目,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各学科中心团队和工作室成员带头解决新课堂达标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疑惑。学校应为中心团队和工作室的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
14.推进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实施。实《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深化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滕教字〔2021〕47号)的要求,依托我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学校要努力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信息化+”备课、上课、作业教学、辅导的新方式。运用信息化优化“教与学”生态结构,构建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有效实施“备-教-学-评”一致性,着力打造“模式+创新”的高效课堂。学校探索适合本校师生的更加完善的线上教育模式,同时重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开展智慧课堂实验教学,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
15.完善科研形式。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学校教研制度,尝试出台学科“捆绑式”量化办法,凝聚教研组合力。鼓励学校设立学科主任职位,明确学科主任职责,统筹规划学科教研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强化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真正落实“一课一研”实施方案,开展“一课一研”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通过“一课一研”推动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集体研讨活动,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评价进行集体讨论,对作业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进行评议的基本模式。人员较少的学校,可以借助共同(融合)体或同规模学校联研等形式,定时间开展好线上教研,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四、实施评价赋能行动,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6.改进评价方式。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合格程度,又要关注进步程度、努力程度。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整体成效和全面发展,又要关注特色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既要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价,又要构建外部评价体系。注重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既要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又要采取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线下方式,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
17.优化过程性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形成“市学期检测、学校单元达标”的学业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建立监测平台,形成数据库,及时召开教学调度会,发布监测报告,推进学校改进工作。加大对三个年级的音、体、美、综合实践、实验、读写等学生综合素养监测,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
18.加快初中英语考试改革。响应省市教育部门关于英语考试考查的改革要求,顺应英语中考形式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检测中开展初中英语人机对话和听力测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19.打造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的意识,基于区域文化传承和学校文化基因,在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领域深入研究,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特色项目,打造有相当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形成滕州品牌,成为枣庄名校。
五、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推动农村学校优质发展
20.优化管理体制。通过交流挂职、高端研修、设立专项培训项目、名校长工作室等方式,加强校长培养、培育培训。打破镇域学校管理体制,组织县域内优质学校,通过托管、融合、结对等方式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实质性参与、推进薄弱学校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管理改革、文化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
21.提升教师素质。配齐配强学科教师,特别是音乐、体育与美术专职教师。通过交流轮岗、高端研修、设立专项培训项目、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等方式加强优秀教师培养、培育和培训。鼓励各镇通过职称倾斜、设立特聘岗位等吸引优秀骨干教师到偏远学校任教。健全完善教师关爱制度,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
22.加强教研帮扶。实行教研员联系帮扶学校制度,市教研部门帮包(包保)责任制度,指导乡镇驻地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课程研发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参加区域联研共同体和学科中心团队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育理念、增强办学自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滕州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 | 指导学校 | 责任人 | |||||
姓名 | 单位 | 姓名 | 单位 | 姓名 | 单位 | ||
王昭旭 | 滕南中学 | 徐德鹏 | 北辛中学 | 赵功平 | 滕东中学 | 滨湖镇滨湖中学 | 王立亭
|
孙德田 | 滕西中学 | 北辛中学 | 高成国 | 至善学校 | 滨湖镇望重中学 | ||
焦宏伟 | 滕东中学 | 董延兵 | 滕东中学 | 唐振芹 | 滕南中学 | 大坞镇大坞中学 | |
李其红 | 滕东中学 | 刘 艳 | 至善学校 | 马亚利 | 滕南中学 | 大坞镇峄庄中学 | |
秦 岩 | 滕东中学 | 付 宏 | 北辛中学 | 张 华 | 育才中学 | 龙阳镇龙阳中学 | 程明进 |
陈 颖 | 滕南中学 | 刘永明 | 北辛中学 | 李 莹 | 至善学校 | 界河镇界河中学 | |
张 欣 | 北辛中学 | 倪道荣 | 北辛中学 | 冯宜轩 | 滕南中学 | 姜屯镇姜屯中学 | |
丁 菊 | 北辛中学 | 赵文欣 | 墨子中学 | 张奉印 | 北辛中学 | 张汪镇张汪中学 | 刘念殿 |
颜 雯 | 墨子中学 | 杨 磊 | 至善学校 | 王 静 | 滕南中学 | 张汪镇蒋庄中学 | |
李琳琳 | 至善学校 | 颜 艳 | 北辛中学 | 吴景隆 | 北辛中学 | 柴胡店镇柴胡店中学 | |
彭长青 | 至善学校 | 倪秀丽 | 墨子中学 | 李心考 | 墨子中学 | 东郭镇东郭中学 | 张大臣 |
王开波 | 至善学校 | 胡海洋 | 滕东中学 | 张俊刚 | 滕东中学 | 东郭镇党山中学 | |
马培民 | 北辛中学 | 李 燕 | 滕南中学 | 刘合英 | 至善学校 | 鲍沟镇鲍沟中学 | 邱 平 |
姚春华 | 北辛中学 | 刘文生 | 滕南中学 | 张瑞苓 | 至善学校 | 洪绪镇洪绪中学 | |
张方娟 | 北辛中学 | 龙伟生 | 至善学校 | 王 苒 | 北辛中学 | 南沙河镇南沙河中学 | 张 平 |
王桂桐 | 墨子中学 | 康 波 | 北辛中学 | 王迎春 | 北辛中学 | 官桥镇官桥中学 | |
司中山 | 墨子中学 | 吴 魏 | 滕东中学 | 刘 荣 | 滕南中学 | 级索镇级索中学 | 李亚璞 |
孔 艺 | 滕南中学 | 袁文锋 | 滕南中学 | 张忠福 | 至善学校 | 西岗镇西岗中学 | |
杨 瑞 | 滕南中学 | 满孝珍 | 龙泉实验学校 | 宗明星 | 北辛中学 | 羊庄镇羊庄中学 | 王 静 |
冯 斌 | 墨子中学 | 康艺砾 | 滕南中学 | 王芳芳 | 至善学校 | 木石镇木石中学 |
滕州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深入农村学校指导校本教研活动分工表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